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至七集视频)

  • 燃烧的岁月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阅读:6081
  • 回复:20
  • 发表于:2012/5/19 13:59:44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丰都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共七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电视观众后发现,人文味和市井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该片的独特气质。从《舌尖上的中国》中,更折射了中国纪录片从“仰视”到“平视”的新趋势。

第一集



《舌尖上的中国》参展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主要元素近看是一片腊肉远看似中国山水,充满中国韵味。


  万万没预料到,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的风头竟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吃货指南”。非黄金档播出的一部纪录片,缘何迅速风靡全国?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电视观众后发现,人文味和市井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该片的独特气质。从《舌尖上的中国》中,更折射了中国纪录片从“仰视”到“平视”的新趋势。

  市井味 人文味,让它区别于以往所有美食节目

  许多观众表示,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更多的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而《舌尖上的中国》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草根气息,让它在以往太多的中国美食节目中得以脱颖而出。市井味和人文味的和谐“混搭”,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最突出因素。

  在第一部分《时间的味道》中,有网友对“虾酱奶奶”记忆犹新。片中的香港大澳岛上,一个老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产很受欢迎牌子的虾酱。对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虾酱。“时间的味道”就这样一下抓住了观众的心。正如总导演陈晓卿说的,《舌尖上的中国》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

  “让我想念妈妈做的饭了……”一位网友在微博的发言得到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表示,看这个纪录片,让自己回味起妈***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从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

  “原来莲藕是黑的!”这是一位85后观众在微博上发表的观后感,并迅速得到了响应。对于许多根本不知道芝麻究竟长在地下还是树上的80后甚至70后来说,看《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大收获就是了解了食物原生态。

  “鄙人以该片总顾问的身份,对"不难看"的说法深表赞同。”这是资深“吃货”、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在微博上对《舌尖上的中国》相当谦虚的推荐语。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沈宏非也说,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食物来自哪里,也不了解草根人民怎么吃东西,这部片子重视的还是人和食材关系和状态。

  “我每集都看,确实很独特!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是现今社会中人要如何善待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在各种添加剂泛滥、食品安全被前所未有受到重视的今天,强调传统饮食的安全观念非常契合当今人们的需求。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该片的宣传语。也正如胡野秋所说,食材没有贵贱,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不意味着高贵的生活方式。这部片子就是要告诉你,最边远、最闭塞、最家常的厨房里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从而上升到了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从“仰拍”到“平视”,引领中国纪录片新趋势

  “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纪录片其实是"伪纪录片",不如称为"宣传片"。”胡野秋把《舌尖上的中国》与前段时间热播的法国纪录片《海洋》作比较,认为前者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从仰拍到平视的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

  “比如我们拍建筑物,必定是仰拍得美轮美奂,信息量大而空,像一部建筑学教科书。”胡野秋说,《海洋》为什么好看,两个小时基本没有旁白,看完了之后你甚至不知道当中奇奇怪怪的鱼类叫什么名字,但仍然津津有味,就是一种平视角度、人性语言令人着迷。《舌尖上的中国》也一样,并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以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让观众既流口水、又长知识,还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夜火爆荧屏也就不奇怪了。

  微博热评

  @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一上线就被《舌尖上的中国》刷屏了。这纪录片就是吃货福利啊,酥油煎松茸、螺狮粉、全鱼宴、油炆冬笋……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都流一地了,绝对是深夜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

  @固定mj_新吉翁总帅:《舌尖上的中国》最佳爱国主义教育片没有之一,更戳人心窝子的是把食物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传承结合在一起还赤裸裸煽情地摆在观众眼前催泪。饶是我这种冷无缺也不由得被这样一条弹幕感动:“对于我们来说,最好吃的菜不是川鲁淮扬,而是"妈妈做的菜"……”

  @Eskimo_eski:在我眼里,《舌尖上的中国》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美食纪录片,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每次看到热泪盈眶之时都有好吃的让我把眼泪憋回去。

  @云隐归舟: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才是组成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他们享受着自己劳动带来的美味、财富和喜悦,这种满足感又怎么会是那些只会在网上耍嘴皮子的人能够体会到的呢。

  @Natsuyinn:刚被《舌尖上的中国》刷了满屏……忍不住去做了盘糖醋虾!

  @我是水T我羞愧: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后深深地觉得自己不应该浪费粮食……但是吃饭的时候还是会剩好多,即便只吃一份炒饭还是吃不了……每次看到剩下的饭菜被扔掉都觉得好内疚。

  @持械少女桃子酱:在食品安全如此令人担忧的今天,央视赫然播出令人震惊的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食物背后的泪与感动,食物是多么来之不易……

强烈推荐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等了这么多年,CCTV终于出品了一部可以流传后世的作品;看过美国人和英国人拍的些关于食物的纪录片,当时看还不错,但是它们和《舌尖上的中国》比起来简直弱毙了!最近,看《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我每晚的休闲节目;建议一定看数字电视高清版的,真是很美;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燃烧的岁月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2/5/19 14:07:41
  • 来自:重庆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集 舌尖上的中国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位于云南红河地区的建水古城,古称临安。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种文化的掺杂形成了特有的氛围和格局。建水最著名的大板井旁,女人们单靠手指的合作,就构建起一条豆腐的流水线。
  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大板井,直径达到惊人的三米,几百年后依然不失活力。中国人相信,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塑造。两者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
  姚贵文和王翠华围绕着豆腐的生活清淡辛苦。丈夫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去远方的大湖钓鱼,虽然他从来没有钓过鱼。在这对夫妇眼里,每一颗豆腐都很珍贵。它们能够帮助自己供养子女,过幸福安稳的生活。
  九月下旬,乌珠穆沁草原已经褪去了绿色。孟克和家人抓紧时间,赶在严冬之前进行最后的出场放牧。奶茶是早餐中永远的主角。砖茶、黄油、炒米,以及鲜奶是一锅奶茶的重要内容。
  奶豆腐是几天前做的。草原上的人离不开奶茶和奶豆腐。无法靠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可以从这里获得。
  一直向南,几千公里外的云南,几乎是同样的情形。白族人家用相似的手法转化这里的牛奶。乳扇被晾到院敞里风干,像是挂起了巨大的风铃。
  这种远隔万里的默契,或许要追溯到蒙古人开疆拓也的年代。在800多年前,忽必烈时期的蒙古人远征到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人也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他们不会想到,这种转化的手法一直被流传下来,生机勃勃。
  在蛋白质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这相当完美。中国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
  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毛豆腐。方兴玉是不会在湿热的夏天做毛豆腐的,桑拿天里,人们很难控豆腐发酵的走向。但是在其它的季节里,徽州温润的环境却能引导微生物们走上发酵的正轨。她希望与这有关的一切,自己的女儿都能够学习和领悟到。
  聪明的中国人对这些微小生物的运用得心应手。事实上,这种转化的智慧在更为久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熠熠生辉了。
  用稻米酿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酒,应该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最早的案例了。立冬的清晨,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这对酿酒师傅们来说,是个好征兆。酵母菌喜欢江南冬季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
  绍兴,自古的繁荣富庶之地。如今,绍兴人家仍然乐于枕河而居,享受其中的一份闲适。酱园里,露天的空场排列着几百只硕大的酱缸。五十六岁的丁国云依然身手矫健。酱料粘稠、厚重,需要人力定时的上下翻动,酱缸内的发酵才会均匀。在这些酱缸里,微生物的世界,此消彼长,互相制约。“中国的酱”,在人类的发酵史上独树一帜,数千年间,它成就了中国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
  在中国的北方,酱的意味更加直接。再过三个月就是下新酱的时候了,但是准备的工作却要从现在开始。做酱是东北人家的大事情,邻居也赶过来帮忙。煮熟的黄豆在锅里直接被捣烂。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人们做酱只用大豆这一种材料。这样的单一也是一种奢侈。
  温暖的火炕上,六只手合力把豆泥堆砌成型。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最后用透气的黄纸包裹,捆绑成结实的酱坯。酱坯被挂上墙。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它们静静的发酵。等到来年春天,再开始更深入的转化。
  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 燃烧的岁月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2/5/19 14:22:41
  • 来自:重庆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四集 时间的味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秋日的清晨,古老的呼兰河水流过原野。它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曲折地注入松花江。金顺姬从小在呼兰河边长大,对她来说,故乡,就是这种让她魂牵梦系的泡菜的味道。菜园里的白菜是母亲每年7月头伏时种下的,为了做成泡菜,所以选用的都是心紧叶嫩的品种。今天,女儿第一次和妈妈学习做泡菜。朝鲜族泡菜品目繁多,而且即便只是一个品种,也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味道:凉食的清爽,烹炒的鲜香,等等。漫长的冬日里,有了脆辣、鲜甜的辣白菜的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香港的阿添和家人一起经营着自家的腊味店。每天早上,他都是店里最忙碌的人,做这份工作,他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和兴腊味家有着60年的历史,以用料新鲜,考究,在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如今,阿添和他的父亲、大伯一起,打理照料店里的一切。
  而在内地的湖南,稻田里的禾花开了,也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和做腊肉的时节。湘西木材丰富,熏烤腊肉的燃料以硬木为佳,如茶树和杨梅树。熏烤时,要把腌制好的肉挂在取暖做饭的火塘之上,还不断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放入火塘,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就会带着茶果的香味。
  对纯朴的苗家人来说,腌鱼腊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永远也难以忘怀。
  在今天的黄山地区,农家后院里依然晾晒着火腿和咸肉,洋溢着一派田园气息。用腌咸肉制作的“刀板香”是一道待客的主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
  在叶师傅看来,家乡的农家火腿才是世上最美味的火腿。当然他也一定知道,在距古徽州不远的浙江金华,也出产一种大名鼎鼎这火腿,它以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而而闻名于世。
  三阳南货店是上海老辈人个个都晓得的土特产商店,江浙地区的各式干货在这里都能买到。腌腊柜台组的组长侯师傅,1975年就开始在这里工作。对金华火腿做品质鉴别,只需要使用这样一支竹签,把它分别插入火腿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特级的火腿,三签拔出来,每一签都会散发出一股扑鼻的异香。在某种意义上,像“三阳”这样遍布上海的南货店,其实就是这个移民城市的一座座味觉纪念馆。
  霞浦,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漫长的海岸线为这里制造出众多的天然港湾,大海已然成为了种植紫菜的一座水上农场。
  林仁灼,16岁开始和父亲学习种植紫菜,如今已经49岁,今天,他要为自家的农田再架设几枝毛竹。从山上砍来的毛竹要经过预先处理:把里面的竹节疏通,以方便把毛竹插入海底。毛竹每根长16米左右,重200余斤。把它架设在海里,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与闽东隔海相望的台湾,对于云林县口湖乡的渔民们来说,决定他们一年生计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乌鱼子是台湾西南沿岸的特产,取乌鱼卵腌制而成,由于形状像中国的墨,日本人把乌鱼子称为“唐墨”,并把它视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在台湾和日本,乌鱼子一向被视为餐桌上的高档美味。它口感绵密,软糯滋润,只需薄薄一片,就已厚味无穷。
  曾有学者推论,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大澳,偏居中国南海一隅,早年因盛产海盐而闻名。
  郑祥兴虾铺是经历四代人的百年老店,一直稳守大澳虾膏虾酱的领导地位。76岁的郭少芬,大澳本地人,从20岁嫁到郑家开始,做虾酱已经有50年以上的经验。无论是虾膏还是虾酱,主料和辅料,其实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银虾和盐。制做方法,也无非就是用把虾和盐搅碎后放在竹筛上晒太阳。
  老铺一直靠郭少芬和丈夫两个人打理,直到相濡以沫的丈夫在2011年去世。都说大澳是观赏日落最理想的地方,这里,指的也许不仅仅是风景。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 燃烧的岁月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2/5/19 14:23:00
  • 来自:重庆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五集  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它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华料理在厨房中的绝技。
  
  • 燃烧的岁月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2/5/19 14:23:34
  • 来自:重庆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壮族聚居的下尧村,正在迎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设置的节日——-新米节。但糯稻并不是村民们唯一的收获,水田里还藏着其它的秘密。水稻田里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獐子岛,黄海北部一个不足15平方公里的岛屿,却因为海域里的物产富甲一方。碧波之下,生存着一个兴旺的群体。被中国人视为海中珍品的海参、鲍鱼、海胆等无脊椎动物恰好占据了其中的多数。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造就了它们非凡的品质。
  三年前,数以亿计人工培育的海参幼苗被播撒在这片水域,它们和野生同类的成长轨迹完全相同。这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携手合作,以生态的方式,实现了耕海牧渔的理想。45岁的潜水员王厚喜正在准备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入水。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繁衍期,它们成群结队从栖息的支流和湖泊迁移到长江口。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今天,野生中华绒螯蟹已经十分罕见。小太是人工繁育的一代。河塘里的水全部引自太湖,小太的食物是湖里的水草和小鱼虾,与吃饲料的同类相比,它拥有更长的生长期和更健壮的体魄。今天的中国,大闸蟹已经成为利益最高的养殖项目之一。
  地处长三角北端的江苏兴化水乡,仿佛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盛夏的正午,夏俊台和王元凤把船划进了湖荡,给一种嗜水的高大蔬菜进行浇灌。他们脚下这块样貌独一无二的土地,叫垛田。
  各种葱茏的蔬菜中,身形魁梧的芋头是绝对的多数。四面环水的垛田,恰好能够满足这个物种最大的嗜好:喝水。每天,老夏要给芋头浇四次水,每次浇够一个小时才能保证芋头的需水量。
  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祖居兴化农村的夏俊台,可能是家族中最后一位从事农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安然享受这里的一切,天然的垛田、芋头、以及他和妻子的家。。
  青藏高原,世界的屋脊。喜马拉雅山横亘于南部,它的北面,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奔向藏南的谷底,开辟了西藏最富庶的农业区——日喀则。
  村外,人们种植的青稞就要成熟了。在寒冷的极地,人们需要借助饮食来补充生命的能量。4000米以上的海拔,自然的馈赠并不丰富,有限的食物当中,青稞,成了人们最依赖的主食。望果节在青稞成熟前举行,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祭台上,铺满青稞粉的手印,被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青稞粉被抛向空中。人们相信,祈祷的声音,可以直达天宇。
  北京,繁华的国际化都市。林立的高楼,围绕着古老的紫禁城,也围绕着不同气质的老街小巷——胡同。住在胡同的贵春有一个不平凡的理想:拥有一片自己的菜园。于是,贵春把他的理想搬上了屋顶。
  种子在地下静静地沉睡着,春天的北京,看不到一点绿意,屋顶上的鱼池还留有去年冬天的残冰。夏天一到,贵春的屋顶完全换了容装。当都市中的人们涌向菜场,将远道而来的蔬菜带回家,贵春却可以像个自在的农夫,就地取材,自给自足。
  都市里,成片的屋顶仿佛被遗弃的空间,了无生气。而贵春的屋顶菜园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不足100平方米的绿色屋顶,用它的每一个叶片,净化着都市的空气。它们是贵春送给这个城市的礼物。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 未装饰你的梦
  • 发表于:2012/5/19 15:41:27
  • 来自:重庆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丰都的胡辣壳也要求放进面食里面
  • 泪、哭花了妆リ
  • 发表于:2012/5/19 16:30:27
  • 来自:重庆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流口水了······
  • ︵St〇p傷訫﹏
  • 发表于:2012/5/19 17:35:45
  • 来自:重庆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饿了·······
  • 无言的结桔
  • 发表于:2012/5/19 21:37:18
  • 来自:重庆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这篇讲吃的
  • 葚麽.都想
  • 发表于:2012/5/20 9:27:10
  • 来自:重庆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看题目,还以为讲的是最近的中菲问题,原来相差这么大..哈哈
  • ′親吻、傷痕
  • 发表于:2012/5/20 9:39:02
  • 来自:重庆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把我看饿了都·········
  • QQ2323
  • 发表于:2012/5/24 11:57:16
  • 来自:重庆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完一集,太棒了..
  • 泚埖潙誰閞
  • 发表于:2012/5/24 16:50:52
  • 来自:重庆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正好饿了,流口水了..
  •  ?鲕?
  • 发表于:2013/3/6 10:37:35
  • 来自:重庆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啊!饿惨了的。
  • 眼看你堕落
  • 发表于:2013/3/8 8:31:39
  • 来自:重庆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都版权不能播放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