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探访三建老街随笔

  • 丹青赋
楼主回复
  • 阅读:7123
  • 回复:29
  • 发表于:2015/10/18 9:25:31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丰都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探访三建老街随笔

                                                              廖小云  图/文

摄影集【岁月留痕】之二十一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秋日,踏上了探访三建老街之路。

         三建,座落在丰都南岸的青山峽谷之中,它是最早丰石省道路的必经之地。弯弯曲曲的龙河水从古老的吊脚楼下奔腾而过,也是丰都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如今,在三建乡的廖家坝,一场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全面铺开。

        三建老街,与新场镇隔河相望。老街顺山而建,宽阔的石梯直达山腰,形成了背靠青山、脚踏玉带,是一处秀美的风水宝地。

随着时代变迁,昔日热闹的景象不复存在。一年四季,除偶尔办一次红白喜事外,老街显得十分冷清,古老的建筑历经风雨的侵蚀随着主人的搬迁而摇摇欲坠;残存的吊脚楼和那残缺的石梯,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三建,以廖姓人居多。明洪武二年,廖氏先祖从福建顺昌假借麻城孝感之民籍,携长房、幺房领票入川,与其它姓氏一样,从湖广踏上了漫长的迁徙之路。是首批奉朝廷之命“湖广填四川”的早期移民之一,最后落籍于丰都南岸三建乡的石龙坝。近七百年的繁衍生息,目前人口近二万余人,故廖家坝因此而得名。其后裔分布在三建的廖家坝、鹿村坝、崇实大月坝的廖教坝、毛天坝、柏木园及龙河的观音寺、刀梨坪、乱石窖、粑茅湾等地。

      “其实新的廖家坝才是老的廖家坝,现在的廖家坝并不是原来的廖家坝。”在廖家坝居民如绕口令般的解释背后,是龙河水患的悲催往事。

  很久以来,龙河一到夏季便洪水泛滥。特别是1982年的那次洪水,廖家坝老街在大灾中几乎被夷为平地。为一绝水患,场镇被迫搬到了如今山脚下的丰石公路沿线。

  孰料场镇搬迁并未给廖家坝人带来永久的安宁,新址背靠的大山地质灾害频发,久治难愈,不时发生山体滑坡,多年来,一直是高悬在场镇数百户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建场镇综合治理工程,把场镇再次搬迁的新址选在了老场镇附近。工程对龙河及其支流双鹰河交汇处的河道和堤岸进行全面的治理建设。

       在离开之时,当地一村民用手指着前方的群山告诉笔者:“你看,隔河相望的山梁是否很像一只待飞的凤凰。”依他所指的方向抬头望去,前方的山梁的确很像一只待飞的凤凰。它是当地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映射着三建乡的明天像这只待飞的凤凰,展趐高飞。祝愿这美好的未来早日到来。
       伫立于古老的黄葛角树下,触摸那被岁月磨砺的残垣石阶,仰望那一栋栋破旧而昏暗的老屋,在返城的途中,萦绕在脑海中的思古之情久久地挥之不去……






行走在古老的青石路上,无不让人遐思万千


带有典型的川东民居依山而建,做工考究


行走在残垣的石梯上,昔日那赶场天的热闹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伫立于黄葛树下,触摸那被岁月磨砺的残垣石阶,仿佛能感知先哲们的余温


萦绕在脑海中的思古之情挥之不去


穿枓式木房老街虽然历经风雨的侵蚀,面临坍塌,但古风犹存


千百年来,一直演译着世代相传的红白喜事宴请乡邻的民俗民风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余念白
  • 发表于:2015/10/19 9:49:14
  • 来自:重庆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三建。。我还没有去过呢,不过看着楼主的照片,觉得真的好有韵味啊,仿佛那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讲诉着被遗忘了的故事。。。好像踏上那里的青石街,在一个安静的午后,靠着泥土墙,听风给我讲她正在消逝的故事。。。
丹青赋
丹青赋: 谢谢到访!古民居,它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不管是从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上讲,都是勤劳智慧的先民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应好好地传承、珍惜和保护它。只可惜人们并没做到这一点!
2015-10-19 13:50:27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