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国式“减负”,为何越减越累??

  • 未装饰你的梦
楼主回复
  • 阅读:1629
  • 回复:7
  • 发表于:2013/8/31 9:41:08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丰都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中小学生“减负”效果存疑 专家吁促进教育均衡

2013年03月01日09:40

  中新网3月1日电(阚枫)连日来,各地政府在中小学开学季推出的“减负新政”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各地招数繁多的减负政策,换来的却是学生课业负担的越来越重。专家分析,相较于“禁令减负”,政府更应在改革中高考制度,促进教育均衡方面有所作为。

  “减负令”带来的欣喜与焦虑

  本周以来,随着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学,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禁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学期,北京市教委宣布,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八项减负措施,对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进行严格限定。要求小学不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中小学8点前不组织统一学习等。一时间,学生减负“八项规定”也成为新学期北京学生、家长、老师们的第一话题。

  开学伊始,同样的“减负令”还在中国的多个地方出现。在福建厦门,被称为“最严减负令”的规定要求,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取消中小学早读,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和难度,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休息时间,增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8个小时的睡眠。

  山东青岛规定,小学生每天保证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学校校长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第一责任人。江苏海门则要求“家庭作业必须经校长审核签发才能向学生布置”。

  招式纷繁的各地“减负令”出台后,一些媒体以“开学大礼包”的表述,来期许减负新政能够还孩子们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网络上一些老师和家长却争相抱怨起来。学校方面认为,减负令管得了校园内,却很难管住校外丛生的“辅导班”;家长们则焦虑,面对重重的升学压力和激烈的“择校”竞争,学校给孩子“放羊”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此外,条条框框的减负规定,会不会在具体落实中出现“政策走样”,会不会再次成为事不关己的“一阵风”?

  禁令会沦为“政策秀”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以往的减负令出来之后,最高兴的就是各类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培训市场已经达到三千亿,这些钱都出自中国的家长口袋。”

  对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于“减负令”的纠结心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所谓的“学校减负”,最终往往以“校外增负”收场,而校外的负担不仅使学生的学业压力未减,还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

  其实,减负令成为“开学大礼包”并不是新鲜的事儿,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中小学开学季往往都是各地政府集中出台“减负新规”的时机。但是,在众多“史上最严”、“狠招减负”的政策之后,孩子们的书包却从“双肩背包”升级为“拉杆箱”,减负规定也多被社会指责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秀”。

  然而,与以往学生减负多为缺乏问责的“口头禁令”不同,有评论认为,此番各地细致入微的“减负新政”可谓直指要害,刀刀见血,可操作性明显加强。

  以北京为例,北京在严格限制学校每周课时总量之后,还特别要求,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此外,还有诸如“五六年级作业不超1小时”,“小学不搞全校期中考试”细致规定。但是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些看似“犀利”的新规还是没有触及“减负”的内涵。

  “学生怕的不是课外作业的量大,而是作业内容本身存在的枯燥、乏味、重复的问题,此外,作为一种教学参考和反馈,考试本身不存在问题,问题是在升学的压力下,如今考试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熊丙奇分析,与其限制作业量,不如多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创新能力的课外调研作为课外作业,与其削减考试,不如改革“向分数看齐”的教育观。

  “中国式减负”越减越累 政府的越位与缺位

  从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自1987年中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减负”已成为中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路上一道绕不开的坎儿。

  几十年来,“减负”已成了中国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老话题,然而三令五申换来的却是“学生越减越累”的尴尬,政府部门每次出台的“减负令”也造成了学校怕、孩子忧、家长怨的尴尬局面。

  “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政府发的禁令越少越好,政府频繁发出禁令,其实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干涉。”对于政府在“减负”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熊丙奇表示,相较于接二连三的“禁令”相比,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

  熊丙奇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这是政府从根本上解决“减负”难题的第一个工作。“如果义务教育大致均衡,"择校热"消除,家长也就不必为应对"幼升小""小升初"测试,过多地给孩子上特长班、辅导班。”

  此外,熊丙奇说,“教招考”一体的中高考制度,让考试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以及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唯一通道。学校为了升学率自然会给老师和学生加大课业压力。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是政府需要抓紧做的。“目前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即使政府减负令不断,也很难让家长、学校,甚至学生自己对"减负"抱有理性思考。”
  
  • 未装饰你的梦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1 9:42:37
  • 来自:重庆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跟上一次那个减负贴发的时候,大家对减负令反映比较一致,不管啷个减 ,关键是上层的招聘考这些形式不变,终究是不行的,只能是校内减了,校外忙,更加重家长的负担
这是前几天的减 负贴

教育部: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 全面取消百分制_http://www.fengdu.ccoo.cn/forum/thread-7446552-1-1.html?qq-pf-to=pcqq.c2c
  
论坛首席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3/8/31 10:56:37
  • 来自:重庆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教育政策应该是一个体系 ,是一个从选拔人才开始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来运作,仅仅明令孩子不在学校学习根本就不是个办法
  
  • 嗳吥嘶嗾
  • 发表于:2013/8/31 11:48:02
  • 来自:重庆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减负也要讲求方法
  
  • 海纳迎宾客
  • 发表于:2013/8/31 14:00:08
  • 来自:重庆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似在减负,其实学生压力最大最累最苦,艺校太多啦。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