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日本人为何把“德育”课放在学校教育课首位?

  • 保险哥
楼主回复
  • 阅读:1836
  • 回复:1
  • 发表于:2010/5/26 19:48:42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丰都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的女儿和儿子上月新学期分别进入日本小学四、五年级了。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以及我与日本幼儿园、大中小学老师的交流来看,在日本的教育方面,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对孩子不娇惯,让他们吃苦耐劳。日本的老师告诉我:从幼儿时就抓起,培养毅力开始得愈早愈好,不防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要求尽可能发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直至字正腔圆。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也应该鼓励每次须走完规定长度的路程,即便跌跌撞撞甚至摔个大跟斗也不要心疼。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家长必须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公交车而不坐小轿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泳等。一句话,让孩子多摔打、多经风雨见世面。
二,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一切言行讲礼貌“ “你必自重”,是日本父母在告青少年孩子们时常挂在嘴儿的一句。它指的是要遵守礼,做事不得辜负别自己的期望。教育女孩坐着要姿端正,必须摆好双腿;男孩必须锤炼自己的身心,学会人的色——因你的在将决定你的未来。
一进日本学校,第一课就是德育礼教课,它是对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一课。重视德育在日本由来已久,日本人也将德智体三方面发展,但更重视学生德的发展,因为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再培养多么聪明、有才的孩子,对国家来说,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今年日本文部省又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在教材上从事了更多的内容。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要从德育抓起,这就是日本政府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
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大部分中小学在进行德育教育课的同时,让孩子们学习朗读《论语》,学习孔子做人。最近,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和大中小学老师的团体邀请我去演讲,告诉他们如何活学活用《论语》的情况突然多了起来。现在让学生朗读学习《论语》的辅导读物就出了不下三十种,可见日本人如何在培养学生上面积极地把《论语》作为人生教材灵活运用。
 将德育放在首位是日本教育的民族特性之一。日本的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将德育放在首位。日本人认为:无德便无才。日本早在1879年,天皇便颁布《修订教育令》,确定以修身为“本”,知识为“末”的原则,使独立的德育课程——修身科的口授学时占总授课学时比重由1.5%上升至10%,在各科中跃居第一。虽然二战后一度实行主智主义教育路线,但在1971年,日本颁布教育改革令,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重点抓学生的道德教育。此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都重申这一思想,使德育主导的思想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为了进一步贯彻这一思想,一方面,日本政府对学校德育实行全面干预,有一整套管理体制:从教育部、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辅导组到班主任。1963年起文部省相继在全国各都、道、府、县指定一批中小学为德育实践学校,按地区联合组成道德教育共同推进学校,直接受文部省及所在政府教育委员会具体指导。这些学校中又一般由几所联合成立德育委员会,其下,各校又设有德育研究会,研究具体的学校德育教材、方法、各种活动安排、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同时期的德育重点等。

日本国立研究所以及都、道、府、县等教育行政机构及教科所或教研会中也都设有专门的德育领导和研究机构。另一方面,从1958年起,日本中小学每周开设一节道德课,称“道德时间”,正规教材由文部省制定,除正规教材外,文部省还编有一套收有几百篇文章的德育乡土教材。
  日本的政府主导编辑教材,推进德育教育课得普及与落实。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根本,在各方面都突出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教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全权由学校选择课本,加入各种辅导内容。此外,日本人认为,思想行为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强调将德育贯穿于一切教学工作之中,除道德课、伦理课、社会课等德育科目外,要求其他课程也应担负德育任务(从操作层面看,中校学校实行的教师包班制,一个教师负责管理一个班,对教师把德育与其他教学相联系也十分有利)。

重视本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是日本德育的特征之一。日本近代著名学者芳矢一(18691927)在1907表了日本《国民性十》一书。
贺归纳的日本国民性十条:一、忠君国;二、敬祖重家名;三、现实实际;四、草木喜自然;五、天洒脱;六、淡泊洒;七、纤丽精巧;八、清净洁白;九、注重礼;十、温和容。看上去好像全是点,不免有些王婆瓜之嫌。首先看第一条“忠君国”,一条中国也是如此,但芳贺说的是传统的日本人,已不再是今的日本人了,在的日本人除了一部分国粹主者右翼人士外,对这四个字都有一种抵触情,甚至有人得它可笑。第二条与中国的儒教有关。但“重家名”指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大多数日本人到明治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他怎才能去敬祖?所以第二条笔者然同意,但要加上注解才行。第三条、第四条是符合实际的。日本人非常现实连为了“彼岸”而修行的佛教都在世”服,信佛了求得“御利益”(现实得到回的利益)。日本人酷大自然,保大自然,大自然的每一点小小的化都能在人心中层层涟漪,也是真的。第五到第十就指的是好的人生观、讲道德、讲礼貌及和谐社会了。
日本德育重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明治维新以前,各种教育(如家庭、私塾、平民乡学、大学寮等)都以灌输伦理道德为核心,对百姓进行严格而广泛的封建神道、儒道和武士道的三重道德熏陶,推崇天皇崇拜、仁义忠孝、跷勇、坚忍、重名轻死、崇拜军刀、舍身正果等价值观;明治维新时,在吸收西方科技和文明的同时,仍以封建道德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的封建臣民武夫;此后,实际执行的军国主义教育路线使西方技术与皇道国粹更牢地合壁一体,在致力于富国强兵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以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为目标。
明治新(1868)前日本还闭国,大部分国民西方本主社会,近代民主、自由思想不了解,从明治新后到“二止,日本行的不是民主而是制,不是自由化教育而是制化的教育。种教育中除掉国主思想一做法有其不可否定的正面作用,加速日本近代化的实现起到了极的作用。言之,当国民整体素不高,自性不,大多数人尚不能正确使用“民主”一武器,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制。但憾的是,日本国主政府用制手段向人输对外侵略思想和扩张,并冠以“大东亚共荣”的名目,使有之士无法运用民主一武器去制止或不支持日本的侵略争。“忠君爱国”的军国主义德育成为战犯的帮凶。
1947年,日本修正了教育基本法,抛弃了推崇了50年的武士道军国主义德育路线,以培养国民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爱好和平为宗旨。此后,经过若干次改革,德育目标明确规定要使日本人“具有自主性”,推崇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自由、纪律、自我责任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尤其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如忠孝、家族和皇道等观念巧妙在与“建设家乡”,“为大和民族利益”等口号结合起来,再配以其它的感性材料(包括英雄史),教育效果很强。需要指出的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对天皇敬爱和日本国崇拜的情调以及美化侵略战争和战犯的态度,已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
日本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里包括了上述“国民性十”中的一大部分内容。他的德育教育,小学段是按照身心展的特征而定的,因此,每个年段均有所不同,而初中和高中也有所不同。如果详细分析相当具体,但是若大致归纳可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关于个人自身的内容。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自律精神,有任感,热爱真理,开拓人生等等。二、关于与他人关系的内容。其中包括与者、朋友、异性之的关系乃至性教育等等。三、关于热爱大自然的内容。古代“万物有神”,近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美角度入手,教育少年要热爱自然,学会欣自然之美,保大自然。四、关于个人与集体、集体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其中也包括日本与整个国关系等内容。的来看,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完成,也就是以尊重人性的精神基准。正如永道雄在《代化与教育》一中所,尊重人性的精神包括四个方面:“尊重生命、尊重人格、确立人格、人性。”所以,德育可简单归纳为“个人自身、个人与他人、自然与人、集体与社会”。
日本德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民族精神,两国人民民族认同感强烈。日本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是文部省制定的道德条目为主,每一德目都有详尽说明,特别强调德育与各科及课外活动配合,除正规教材外,还鼓励教师依据这些德目自编教材,因此,德育实际是由德育课以及历史、地理、公民、政治经济、家庭技术等等社会科和社会实践课程、生活指导课、劳动课等共同承担。日本德育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德育的核心目标却十分明确,旨在培养民族精神,这是日本学校德育最突出的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将德育目标表述为:“将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观念贯彻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具体生活中,为创造有个性的文化及发展民主社会及国家而努力,进而培养对和平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以培养作为基石的道德情操为目的”。
其核心有二:一是培养人的尊严,一是培养日本人,其根本实质是培养懂得廉耻、服从国家意识、拥有民族优越感的“高大”日本人,使全体日本人树立起民族意识。日本民族精神之精髓——勇于进取、百折不挠、忠精团结、舍身奉献等德性教育浓浓地渗透于各门德育课程及活动之中。由于日本德育是全民德育,家庭、学校、社区各自承担切实可行的教育任务,因此,“高大”日本人教育很有成效,日本人民民族认同感极强,以身为日本人而自豪。
  日本德育的功效之一是民族特性突出。日本德育的成效人们是有目共睹的,这主要表现在日本大和民族特性鲜明,甚至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都表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大和民族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于从集体道德观看人生、订行为准则,突出群体意识,国民的同舟共济的意识浓厚,这是德育的成效。日本德育强调合作的集体主义原则,重点培养、炼塑群体共存共荣的精神,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有“关于集体与社会”的道德条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具体的教学要点),通过讲解、讨论、辩论等各种方式在“道德时间”进行教育,还渗透到其它社会学科的教学和特别活动(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全校性活动(如国庆、校庆、文化祭、音乐会、校运会等)等活动之中,甚至在学生守则中都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的德育理念,如,日本兵库县立神户高冢高中学生守则中对着装(细致到鞋袜颜色、校服的换装时间、毛衣颜色及式样……)、礼貌用语等都有细致、详尽规定,集体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日本人讲求群体协作的民族特性如此鲜明,以至于在当今社会表现出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协作型市场经济,它体现在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及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员工以工厂企业为家,而且,公司企业名气越大,越注重公司精神教育,像松下公司从厂家到管理机构、培训中心以及技工学校和研究机构,都非常注重“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松下精神”教育。重视集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被不少人认为是日本成为经济巨人的秘密武器未来。日本近代教育行的是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并行的方应该说是比成功的。不过,日本近代行的国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当然,在近代国主教育中,有大量鼓吹国主的思想。国粹主的内容是必批判的,也是必摒弃的糟粕。但是,在强调为私,服从命令,鼓舞青年具有勇敢、毅的精神,在国、不怕死、格遵守命令等方面,不能不是古代武土道精神的一种近代翻版。它国民团结,提高国民素,培养国民的情均起到了正面作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